來分享一下準備考試的過程,前後準備的時間大約一年, 從升大三的寒假開始看線上影片, 一開始看的是物化,因為在學校學的不怎麼好, 想說靠補習班加減支援學校的考試,但筆記量真的大, 尤其像我寫字慢,如果沒有線上先抄過一遍,等到暑假現場抄肯定缺東缺西, 所以建議可以先看過一遍,不過像我這樣走馬看花大概真的只有抄筆記的作用, 實際做題都忘得一乾二淨,所以正式上課的時候上完課一定要回家做題目,不開玩笑, 沒寫題目吸收度大概是零, 因為一次上一整天,如果不靠做題目逼自己從頭整理一遍根本連印象都不會留下, 不過做到最後真的就是靠記憶力了。
物化的內容相當多,上課的內容跟老師的補充絕對能涵蓋所有的題目, 但有些東西真的要取捨,記太多之微末節的東西幫助不大, 排擠掉真的常用的觀念就虧大了,
再來開學後我看得比較多的就是有機了,有機上課起來輕鬆很多, 雖然對老師有點不好意思,但我常常是開加速在看, 線上的好處就是這樣,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一直拉回去看到懂,而且點數也很充裕, 要重看完整一科應該可以,所以不用擔心回去看舊影片會浪費點數, 方老師的資源也很充足,課本編排也很好用,跟物化一樣,包山包海, 考出來的東西他絕對都有講到,但跟物化的問題一樣,大概很難全部記得, 尤其是考一些反應類的填充題,有些東西你就是不會記得,反應一兩百種, 有些就差個加不加熱,我到後來也是看緣分,當然有些常見的一定要記, 但說實話要都記起來我覺得不可能,與其花時間在反應堆裡面押寶, 還不如把時間拿去記其他科的重要觀念
再來就是暑假時實體課的無機跟物化,物化剛剛說過了, 總之就是專心抄筆記用力做題目,有問題下一堂馬上解決掉, 無機的話,老師上課的步調很快,各種秒破, 雖然看起來很厲害,但說實話我自己沒辦法複製那種能力, 很多觀念你在上課大概沒辦法學到完完整整的解釋, 但是可以學到很多解題技巧跟直覺,基本上要願意接受,不要鑽牛角尖, 我常跟朋友說題目做到後來沒解的只能自欺欺人,自己給一個說法,可以去問老師, 但是未必每次都能得到你要的答案,但問一問總是有機會, 題目也是要多做,應該說他後面的題目多到我做不太完,但總之有做才能發現問題, 不然課本翻一翻每次都覺得自己很勇,結果一遇到考題就喘起來。
再來就是線上的分析跟量化了,分析的課上起來也還算輕鬆,老師蠻會整理重點的, 但千萬不要只相信那薄薄的四本課本,所有精華都在題目本, 學校永遠能把你認識的儀器考成外星科技,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今年的成大考題,真的有毛病, 當然遇到那種情況不需要太擔心,大概沒幾個人會寫。
量化,我看了兩遍我鼓勵大家算符的運算跟盒中質點那些基本的準備好, 剩下的就看考古常考什麼加減背,不過量化的考古答案很齊, 到開始寫考古的時候幫助不小,不要因為課程心灰意冷就不去翻課本,
最後來談一下題庫班,老實說題庫班的精華我認為在考題的詳解, 以我自己的情況是看不太完,當然我的同學也有人全部看完,這就看個人進度狀況了, 有機題庫班算是公認的必報科目,我認為確實值得,而且一定要看完, 那本口袋書就是你有機的最後希望,
而無機則是專注在解題,所以寫考古會遇到的問題在題庫班幾乎都能得到解決, 分析跟無機類似,分析老師非常會講解題目,沒有秒破,全是乾貨,答案詳細到吐, 而且年份最完整,編排最恰當,是你寫考古的好幫手,
至於物化,老師會講解一些很厲害的題目, 但說實話,有些東西真的已經不是凡人想的到的, 如果目標是最高分,我想物化題庫班會是你的好夥伴, 但正如我一開始說的,展哥的正課已經可以讓你讀到乒乒乓乓了, 而題庫班可以想成正課的延伸,步調加快,內容加深, 但如果前面的基礎不夠穩固,在這個時候就原形畢露了, 你會重複經歷看影片,發現自己很爛,回去重讀,繼續看影片, 發現自己還是很爛,回去重讀的悲傷迴圈,但到最後一定會有進步, 只是這樣的過程很費時,會壓縮到其他科的時間,值不值得就看個人了,
最後再強調一點,準備考試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個人埋頭猛幹, 拉三五個人陪你討論,一起去圖書館看影片什麼的都好,有問題互問,就是進步的關鍵, 然後考古寫出來很差沒關係,最重要是把那些不會的弄懂,那實際考試分數就高了, 也不用擔心考古寫不夠多, 我自己只有寫三年,好好檢討三年的錯題,加上之前準備時做過的練習, 再搭配朋友傳來的問題,其實已經掌握了很大部分的考題, 不要因為這種小事緊張,也要記得休息,吃飯時間就出去吃,順便放鬆一下心情, 在書桌多凹半小時不會是你考上的關鍵,一天睡滿八小,熬夜讀書效率最差, 沒睡飽心態更差,寧願花一整天休息調整心態, 也不要在書桌前躁一天還什麼都沒讀進去, 相信我,好心態是最重要的資本,祝大家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