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能夠跟大家分享備考後西醫這段漫長戰役的心得,還有提供自己的讀書方式供大家參考。
首先,想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報考後西醫?把答案放在心中,因為它會是你經歷挫折或是不順遂時,讓你重新振作的唯一理由!這場考試的重點除了題目的熟練度、解題速度外,就是毅力!當你的動機不夠充足,沒辦法支撐你繼續堅持,那就很可能在最後衝刺階段欲振乏力。
其次,因為要讀的內容很廣,科目也多,10個多月的時間其實很短,所以有幾項禁忌,建議大家不要去做。
一、「不要鑽牛角尖」─許多同學,尤其在面對自己較專精的科目,都會去探究艱澀的題目,耗費相當多的時間。以高醫的出題方式,每道題目能夠思考的時間很短,鑽研難題也許讓你很有成就感,但是你要有把握能在考試當下僅用1分鐘的時間解答,如果沒辦法做到,我建議基本題和一些變化題型練熟就夠了。
二、「不要把問題帶回家裡」─有些人會羞於問老師問題,想著:「自己回去思考過再問老師」。針對題目,的確該自己想過後再跟老師討論自己的想法;針對上課內容,建議一下課就要發問,因為大部分觀念都是有相關性的,如果你有一個觀念沒搞懂,可能其他觀念也會理解錯誤,而且自己上網查資料除了多花1倍到2倍的時間,查到的內容也不一定完全正確,反而耗時又沒投資報酬率。
三、「不要偏食」─生物的內容多又廣泛,所以有人會跳著讀,或是放棄分類學,將重點放在動植物生理學和遺傳學。以今年來說,分類學的題目不難,如果你放棄這部分,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輸給別人,所以建議大家按部就班,在衝刺階段你可以加重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但是前面的耕耘期要扎的夠深、夠穩。
前面說了很多希望大家能注意的部分,現在要來分享我的讀書方式。因為我是連續兩年進入面試才考上,兩年的準備方式不太相同,所以除了分科目,我會再分成一年生和非一年生,提供建議給大家。但是總的來說,我將備考過程分成三個部分─耕耘期、收穫期和衝刺期(一年生的話,只有耕耘期和衝刺期)。
耕耘期,顧名思義就是扎根,這段期間要把所有科目(不含英文)的課本內容一字一句地讀,同時用螢光筆畫重點(建議使用多種顏色,以顏色來區分重要性或是熟練度),搭配標籤紙標記需要重點加強的部分,切記不要囫圇吞棗,讀懂比讀完更重要;課本習題也要在這段時間做完,不懂就問老師。針對非一年生,我認為在12月底前(最慢1月底)要把這些事情做完,所以時間安排很重要,如果你跟我一樣是選科目上課,那一天就一定要念至少3-4科,我自己是英文+物理+化學+生物或生化;針對一年生,必須按部就班,我當時是前一天預習隔天上課內容(只有生物生化會預習),當天早上一定會背英文單字,下課回家如果有精神就看其他科目,課後隔天複習前一天上課內容,這樣一天也能念3-4科,但重點是要把上課內容搞懂,而不是一昧地追求一天要念到多少科!另外,課本題目一定要練習,做題目的用意是幫助找到自己的盲點或是仍不熟練的部分,做錯也不要氣餒,只要考試當天不犯同樣錯誤就行。
收穫期,就是檢驗前面耕耘期中所作努力的成果,我是透過寫原文書題目的方式來檢測自己,一但有不會的地方,立刻去翻閱課本,而且不只看錯誤的部分,相關內容都會再看一次,例如關於tryptophan operon的部分寫錯,會連lactose operon和attenuation也一起複習。
最後是衝刺期,我是從4月初開始,直到考試前兩天。這段時間生活需要非常規律,每天都要念到5科,我的時間分配是上午─英文,下午─物理化學,晚上─生物生化。關於準備方式,有些人會寫各版本題目來維持手感,而我比較不同。物理化學方面,我是先將課本內容及題目都再寫過一遍,以防考試出觀念題,而非計算題,尚有時間,則會選原文書題目中之前寫錯的題目,重新練習一次,切記這段時間不要作新的題目,而是要避免犯相同的錯誤;生物生化方面,我個人認為內容比題目重要,內容讀懂,題目如何變化都難不倒,所以我是把課文內容一字一句再看一遍(如同耕耘期),特別是用標籤紙的部分會特別注意。
接下來,則是各科的準備方式:
關於英文
「單字很重要!」我不習慣拿著辭典從A背到Z,所以我把格林法則、單字練習卷、文法和閱讀測驗中所有遇到的單字都整理成一份word檔(這樣可以方便查詢),再從這些單字延伸出相似詞和相反詞,每天早上都至少背一小時單字,另外我會上網查別人的特殊背誦法來幫助記憶,而不是單純用死記法。
至於文法和閱讀測驗,我每天會寫1篇閱讀測驗+1篇克漏字測驗,慢慢地累積閱讀速度和分析大綱的能力;文法除了將老師講義的內容都看完外,還寫了大量的題目來維持語感,此外,檢討時要了解選項錯在哪裡,而不是只著重對的選項,雖然這樣會耗費大量時間,但是在衝刺期時對於解題速度和判斷錯誤的能力提升,成效會很顯著。
關於普通化學
不要害怕課前小考,每次的小考都是幫助你更清楚了解自己不熟練的部分,把每次的小考都當作實戰,對於臨場發揮很有幫助。
第一年時,我就是按照老師的課程安排,教到哪,題目就寫到哪,不懂的題目就馬上問老師。
第二年,我在12月前就把全部教材都run過一遍,之後開始蒐集各版本原文書題目,我用大量的題目去挑戰自己的盲點,檢視自己不熟的部分。最後,再把課本內容重新審視一遍,確定自己的觀念正確,且沒有死角。
想特別提醒大家的是,今年的物化題目數字都蠻刁鑽的(蠻像李鉌老師出題的風格),所以在練習題目時一定要訓練計算速度,某些特別常用數字要背,不要期望考卷會附,例如根號和log。提供小技巧,寫題目時先看選項,如果選項間差異很大,就都換成10或20這種簡單計算的數字去概算,節省計算時間。
關於普通生物和生化概論
建議面授的同學,生物課與生化課要做課前預習。預習的好處是,你可以事先了解老師上課的方向(尤其是黃彪老師不會完全照課本編排,他是將整段內容整理出一個脈絡),透過事前預習你可以快速進入狀況,還有知道自己不懂的部分,在上課時就能針對此部分注意聽講;而于傳老師常會從課本內容再延伸出最新的生物技術或是新知,課前預習能幫助你較易融會貫通這些新知。
第一年時,我的準備方式就跟化學一樣,按部就班,不偏食,該讀的內容就讀,不過由於時間關係,題目只有做完課本題目而已。
第二年,我在12月前把生物教材都run過一遍,之後開始寫老師的英文題庫,最後再詳細地重新翻閱課本;而生化我是1月才正式開始讀,但是生物有讀到生化相關內容時,會搭配生化課本來延伸學習。而生化代謝,有大量的酵素名稱和代謝過程,沒有訣竅,就是不停地手寫,來加深印象。小訣竅是,找出代謝的關聯性,不僅可以幫助聯想,對於代謝的作用或對器官機能的影響,也能較好意會。(生化因為內容相對於生物較少,反而是更該把握的科目)
再提供一個我自己認為很棒的唸書方式,不論是生物或生化,不要把章節分開來閱讀,看到某一觀念,要努力去聯想是否跟其他觀念有關係,然後把相關的內容都看過一遍,或是看到某一酵素,去想想他是否還有用於其他代謝,然後將全部相關的代謝過程、作用都列出來。從點延伸呈線,再交錯成面,這種整合性思考的方式,我自己認為會讓讀書變得很有趣,也更能融會貫通繁複的課本內容。
最後,我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事,找到自己紓壓的方式,不要都沉浸在書中。像我自己就固定每週六早上會去打籃球,不要覺得這是浪費時間,適度地放鬆才能讓你走得更長,而且小小的愧疚感會讓你更賣力地唸書,不然真的考上了,但是身體也出了問題,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分享一句很棒的話給大家─「夢想」之所以為「夢想」,不是因為它「遙不可及」,而是因為過程中「荊條蒺藜」。 |